18300021351
18300021351
许利民赛后狠批球队:全是问题,都是能力问题 承诺阵容会有变化
在刚刚结束的一场重点对决中,中国女篮迎来了一场令人失望的失利。赛后,主教练许利民毫不避讳地指出,球队在场上暴露出的不是单一环节的瑕疵,而是“全是问题”。他直言,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能力不足,而非一场比赛的运气或偶然因素。同时,许利民还明确承诺,将在后续比赛中对阵容进行调整,以期重新找回竞争力。
在这场比赛中,中国女篮在攻防两端都显得力不从心。进攻端投篮命中率偏低、关键时刻失误频频;防守端则在篮板球保护与协防轮转上暴露出明显漏洞。许利民指出,这是能力层面的问题——不只是个人技术的不足,还包括战术执行力的缺失和比赛阅读能力的欠缺。对手通过高速转换和灵活战术撕裂了中国女篮的防线,而中国队在应变方面几乎没有有效反制。
\n
能力不足并不是一天形成的短板。以往在一些国际大赛上,类似的问题也曾出现,例如在东京奥运会的小组赛阶段,球队在面对欧美强队时,就显得在身体对抗和持续得分能力上处于劣势。当时,许利民就曾强调,“没有足够的个人能力,就没有在关键比赛翻盘的可能”。此次批评,更像是先前警告的延续与升级。
当记者追问后续计划时,许利民给出了明确回应——阵容调整已经提上日程。这不仅涉及主力和替补的轮换,还可能包括年轻球员的提拔和角色重新分配。阵容变化的目的在于激发队内竞争,优化战术执行,提升整体战斗力。 在职业体育中,这种调整并不罕见,例如美国WNBA球队为改变颓势,常常在赛季中期果断轮换阵容,最终收获积极成效。
许利民的批评,还隐含了对球员心态的提醒。在高水平的对抗中,心态直接影响能力的发挥。一旦球队在比分落后时失去信心,即使战术安排再完美,也难以逆转局面。此次失利中,不少球员在连续失误后出现了畏手畏脚的迹象,这无疑加剧了整体表现的下滑。
从长远来看,中国女篮要想在国际舞台保持竞争力,不仅需要战术层面的不断打磨,更要大幅提升球员的个人能力——包括投篮稳定性、对抗强度下的控球、传球的精准性以及快速阅读比赛的能力。这也是许利民强调“都是能力问题”的深层原因。毕竟,战术只是框架,能力才是执行的根基。
\n
如果你愿意,我可以在下一次继续帮你写针对许利民阵容调整可能方向的深度分析,包括哪些位置可能被重点调整以及年轻球员的机会。你要我接着写吗?